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陈文明教授、付蓉教授团队为MM RWD再添中国力证:聚焦PI同类型药物转换,再证伊沙佐米全口服方案安全有效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4/5/28 17:16:13  浏览量:2848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来源于浆细胞异常增殖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硼替佐米、伊沙佐米等蛋白酶体抑制剂(PI)为不适合移植或复发的MM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选择,显著改善了MM患者的预后。然而在真实世界中,PI治疗的持续时间往往难以媲美临床试验。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来源于浆细胞异常增殖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硼替佐米、伊沙佐米等蛋白酶体抑制剂(PI)为不适合移植或复发的MM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选择,显著改善了MM患者的预后。然而在真实世界中,PI治疗的持续时间往往难以媲美临床试验。
 
治疗相关毒性和患者依从性是造成PI治疗中断的关键原因,如硼替佐米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PN)以及注射给药的不便,都可能造成患者生活质量受损、对治疗满意度下降。数据显示,真实世界中首次复发MM患者使用硼替佐米方案的平均治疗持续时间(DOT)仅3.6个月,远不如临床试验;而口服PI的真实世界无进展生存期(PFS)和至下一次治疗时间(TNTT)均与临床试验一致,且持续使用仍可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和依从性。因此,口服PI方案可能更有利于临床实践中的MM长期管理[1]。
 
美国的US-MM6研究表明,从硼替佐米注射治疗转换为伊沙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IRd)的全口服方案后,客观缓解率(ORR)和DOT均显著提高[1,2]。2024年5月,一项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陈文明教授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付蓉教授团队牵头、在中国16个中心开展的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在Cancer Medicine杂志发表。该研究在199例MM患者中,评估了采用硼替佐米进行诱导治疗的患者改用口服PI伊沙佐米的疗效及安全性,旨在为硼替佐米到伊沙佐米的同类药物转换(iCT)方案在中国人群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研究设计与基线情况
 
该研究于2017年10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16家中国医院进行,入组了通过硼替佐米诱导治疗至少实现部分缓解(PR)的MM患者。这些患者在硼替佐米后转换为以伊沙佐米为基础的口服治疗,持续治疗2年或直至疾病进展或毒性无法耐受。
 
研究共纳入199例患者,中位年龄63岁,其中55.4%为男性;根据梅奥医学中心的分层标准,53%为高风险,47%为标准风险。
 
研究结果

硼替佐米转换为伊沙佐米后,患者生存率维持高水平、缓解进一步加深
 
基于硼替佐米的诱导治疗开始后,患者的2年PFS率为84.3%;转换为基于伊沙佐米的全口服方案治疗后,2年PFS率维持在83.4%。
 
硼替佐米治疗期间,9%的患者达到严格完全缓解(sCR),24%达到完全缓解(CR),27%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40%为PR。从硼替佐米转换为伊沙佐米方案后,患者CR率实现不同程度的提升(图1)。无论是在第二、第四、第六还是第八个治疗周期后转换为伊沙佐米治疗,都有超过80%的患者过渡到更深度的缓解状态或维持原缓解状态。以两个周期后进行转换的患者为例,35.9%原本为VGPR的患者达成CR;89.7%的PR患者缓解进一步改善,达到PR及以上水平。
 
图1.在第二(A)、四(B)、六(C)、八(D)个治疗周期
从硼替佐米转换为伊沙佐米方案的患者缓解情况
 
分层分析显示,标准风险和高风险MM患者均可从伊沙佐米转换治疗获益
 
按照风险水平分层,标准风险和高风险的MM患者均可通过伊沙佐米转换实现更深度的缓解。在标准风险队列中,硼替佐米诱导治疗后,分别有7%、34%、25%和34%的患者达到sCR、CR、VGPR和PR;高风险队列的sCR、CR、VGPR和PR率分别为11%、19%、31%和39%。
 
转换为伊沙佐米方案后,标准风险队列的sCR和CR率分别上升至18%和43%,VGPR和PR率分别下降至14%和21%;高风险队列的sCR和CR率分别上升至17%和20%,VGPR和PR率分别下降至26%和19%。至于未知风险队列,转换为伊沙佐米治疗后,sCR率从12%增加到23%,CR率从21%增加到39%,PR率从50%下降到22%(图2)。
 
图2标准风险、高风险和未知风险MM患者
从硼替佐米转换为伊沙佐米方案前后的缓解情况
 
转换后过半患者仍继续伊沙佐米治疗,硼替佐米治疗期间PN导致停药
 
基于硼替佐米的诱导治疗中位持续4个周期(范围:1~10个周期),其后所有患者转换为基于伊沙佐米的治疗方案;其中大多数(145例)患者转换为IRd方案。总体PI治疗的中位DOT(mDOT)为11个月(范围:1~43个月),基于伊沙佐米的治疗方案mDOT为6个月(范围:1~20个月)。
 
伊沙佐米转换方案安全性良好,数据截止时,仍有53%(106例)的患者继续接受治疗。其他患者停止治疗的主要原因是疾病进展(15%)和PN毒性(9%);值得关注的是,9例发生严重PN的患者中,有89%(8例)在硼替佐米治疗期间就表现出明显的PN。
 
中国人群再添力证,伊沙佐米转换方案提供更佳缓解
 
该研究为硼替佐米到伊沙佐米的iCT提供了新的真实世界证据,并取得了与美国US-MM6研究一致的结论。在中国人群中,将硼替佐米转换为基于伊沙佐米的全口服方案治疗后,疗效与安全性俱佳;伊沙佐米方案能够维持甚至深化MM患者的缓解水平,进而有望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无论患者的疾病风险分层如何。
 
真实世界中MM患者使用PI治疗的DOT往往不尽人意,主要原因在于硼替佐米诱导的PN副反应,以及需要静脉或皮下给药的负担。这一点也在该研究中得到了印证,PN毒性是导致PI治疗中止的重要原因,且大部分严重PN都在硼替佐米治疗期间发生。将硼替佐米方案转换为伊沙佐米方案有助于减少PN毒性的发生,为MM患者提供更安全的治疗。
 
目前,基于伊沙佐米的IRd方案已在中国获批用于已接受过至少一种既往治疗的MM成人患者。IRd方案以全口服的给药方式,有效提高了MM患者对PI治疗的依从性。结合这项真实世界研究的数据,从基于硼替佐米的治疗转换为IRd方案有望从疗效、安全性以及给药便利性三方面,全面优化中国MM患者的长期管理。
 
陈文明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主任
北京市多发性骨髓瘤医疗研究中心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血液病学系主任
北京市卫生系统“215”人才学科带头人
医学参考报检验医学编辑部主任
北京市医管局登峰人才团队及多发性骨髓瘤重点专业带头人,朝阳学者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委员
亚洲骨髓瘤网(AMN)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先后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组长、副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
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资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编专著3部、主译专著1部、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2部、参编专著2部。
 
付蓉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副院长、血液病中心主任
天津市骨髓衰竭及癌性造血克隆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
天津市血液病研究所所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罕见病PNH协作组组长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红细胞疾病专委会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MDS/MPN工作组副组长
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海峡两岸卫生交流协会血液病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学协会血液学机构分会副主委
天津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委
天津市医师协会第一届血液科医师分会会长
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atory Analysis主编
中华血液学杂志副总编
津门医学英才、首届天津名医、天津市教学名师
主笔《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国指南》、《PNH中国专家共识》、《纯红细胞再生障碍中国专家共识》
 
参考文献:
 
1.Liu,Aijun et al.Assessment of prolonged proteasome inhibition through ixazomib-based oral regimen on newly diagnosed and first-relapsed multiple myeloma:A real-world Chinese cohort study.Cancer medicine vol.13,9(2024):e7177.
 
2.Rifkin,Robert M et al.“In-class transition from bortezomib-based therapy to IRd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in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Future oncology(London,England)vol.20,3(2024):131-143.doi:10.2217/fon-2023-0272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多发性骨髓瘤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