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发布的Ensartinib I/II期临床数据显示,针对新确诊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今年3月份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发布的Ensartinib I/II期临床数据显示,针对新确诊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Ensartinib的有效率高达80%,克唑替尼耐药患者的有效率也高达69%,且表现出良好的脑转移灶控制能力。新一代ALK抑制剂Ensartinib有望成为肺癌靶向治疗的另一员猛将。
在2018 世界肺癌大会上,美国范德比尔特-英格拉姆癌症中心Leora Horn教授展示了两项Ensartinib的研究。在这篇访谈中,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支修益教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建娅教授、贝达药业首席医学官毛力教授对话Leora Horn教授,与大家分享了Ensartinib等新药研究的最新发现。
疾病进展后继续Ensartinib治疗仍可获益
Horn教授:我在2018 WCLC有两项Ensartinib的研究作为壁报展示。一项是IV期ALK阳性NSCLC患者Ensartinib治疗进展后继续用药的研究(P1.13-03)。患者接受ALK-TKIs治疗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疾病进展,此时不一定必须停药,特别是研究者认为患者正在从治疗中获益,疾病进展的类型为单病灶进展。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选择了一部分Ensartinib治疗疾病进展的患者,继续给予Ensartinib治疗,同时对进展病灶进行放疗或手术的局部治疗,患者可继续从 Ensartinib治疗中受益数月。Ensartinib在这些进展后继续治疗的患者中普遍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第二项研究是Ensartinib与克唑替尼头对头比较的III期国际多中心eXalt3临床试验的研究设计,eXalt3正在北美、欧洲、亚洲的多个国家开展,患者入组即将结束。FISH检测的ALK阳性晚期NSCLC一线Ensartinib治疗能否胜过克唑替尼,我们将在2019年知晓答案。
ALK抑制剂研发层出不穷,Ensartinib有何独特优势?
Horn教授:相比其他ALK-TKIs药物,Ensartinib的耐受性非常好,其他ALK-TKIs可能导致的毒性,并不一定在Ensartinib治疗中出现。Ensartinib的PFS可与目前获批的ALK抑制剂相当。Ensartinib也有很好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穿透力,这是克唑替尼所没有的优点。
国内II期注册试验有何发现?
毛力教授:中国在eXalt3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入组患者约有一半是中国患者,如果eXalt3研究进展符合预期,有望使Ensartinib成为第一个中国公司主导的全球同步上市的靶向药。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国内II期注册试验,该试验在160名克唑替尼耐药的ALK阳性NSCLC中国患者中验证了Ensartinib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月底将最后定稿统计分析报告,希望能与大家尽快分享我们的成果。疗效评估发现,Ensartinib治疗组有很高肿瘤缓解率,PFS延长可与其他已上市的二代ALK抑制剂相媲美。
周建娅教授:在中国开展的Ensartinib I/II期试验的结果令人振奋,在克唑替尼治疗进展的患者中以及脑转移患者中,Ensartinib都有较高的治疗反应率,且毒性可控,耐受性良好。我们希望并坚信Ensartinib的III期临床试验一定会有令人惊喜的结果。
支修益教授:这十多年来,贝达药业在新药研发方面的投入和成果有目共睹,贝达药业十年磨一剑,研发出第一个国产原研EGFR-TKI,如今在ALK领域的新药研发也卓有成效,还有很多新药的基础和临床试验正在开展。埃克替尼的成功是肿瘤新药研发领域的里程碑事件,让中国人在国际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桑国卫院士和陈竺院士都对埃克替尼给予高度评价,陈竺院士赞誉其堪比民生领域的“两弹一星”。毛力教授是我们的好朋友,对中美交流、人才培养和项目合作做出很多努力,我相信毛力教授的加盟,一定会助力贝达在新药研发方面取得更多成绩。
CM082与免疫疗法的联合研究
Horn教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晚期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PD-L1阴性患者的治疗应答率低于10%,而PD-L1阳性患者的应答率最高达50%左右,但免疫治疗的应答持续时间变化很大。为了增强免疫治疗应答率和应答持续时间,研究者们正在探索不同的免疫联合方案。
我们在美国开展了Vorolanib(CM082)联合Nivolumab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或胸腺癌的Ⅰ临床试验,研究纳入了检查点抑制剂初治和治疗进展的IV期NSCLC患者和胸腺癌患者。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一个队列的患者入组,在这些患者中没有看到剂量限制性毒性,另一个队列也入组了3名患者。
毛力教授:CM082是针对VEGFR和PDGFR等多靶点的小分子靶向新药,可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CM082是梁从新博士研发的替代舒尼替尼的第3代换代产品,保持了对靶点的活性,同时大大降低了毒性,非常适合联合用药,基于此,贝达做了多项临床试验的布局。
其中,在CM082联合免疫治疗方面,贝达开展了CM082与国产PD-L1抗体JS001(上海君实)联合用于既往未经治疗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黏膜黑色素瘤的临床试验,期待联合方案能取得成功,进一步提高疗效,且毒性可耐受,届时我们会进一步开展III期临床研究。
总之,贝达药业围绕小分子靶向治疗、大分子免疫疗法和联合治疗进行了多项临床试验的布局。十年风雨,不忘初心,贝达一直在为“做国人吃得起的抗癌好药”这个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