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乳腺癌中青年专家沙龙——李俊杰教授、朱丽教授、王涛教授和叶松青教授共论年轻乳腺癌患者诊疗现状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9/10/22 11:58:01  浏览量:15005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年轻乳腺癌患者的诊治向来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近年来西方年轻乳腺癌的发病率虽然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但是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年轻乳腺癌(BC)的发病率却逐年升高。10月13日在福州举办的乳腺癌中青年专家沙龙会议上,国内乳腺癌中青年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分享讨论了年轻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管理心得。《肿瘤瞭望》特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李俊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朱丽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王涛教授和福建省立医院的叶松青教授进行了有关年轻乳腺癌患者诊疗的讨论,具体讨论内容如下。



(左起:李俊杰教授、王涛教授、朱丽教授、叶松青教授)


年轻乳腺癌BRCA基因筛查

叶松青教授: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居癌症相关死因的第5位,年龄标化发病率为30.69/10万,5%~10%的乳腺癌患者具有明确的遗传基因突变,其中BRCA1/2基因突变占15%。而中国人群乳腺癌诊断时年龄主要集中在45~55岁,中国乳腺癌患者总体患病年龄比欧美女性更低。针对年轻乳腺癌患者合并BRCA基因突变情况及预后评估,以及相关BRCA基因筛查选择,大家有什么看法?


李俊杰教授:当前正在进行的一项针对2万多例中国散发性乳腺癌大样本研究发现,BRCA总阳性突变率为5.37%,其中BRCA1阳性突变率为2.14%,BRCA2阳性突变率为3.23%。60%~80%的BRCA1基因突变乳腺癌为TNBC,超过75%的BRCA2基因突变乳腺癌为Luminal B型,BRCA2突变携带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非BRCA2突变携带者。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虽然BRCA1/2基因突变率较低,但该部分患者占整个乳腺癌人群的70%,不可忽视,尤其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


我国一项年轻乳腺癌遗传特征的研究显示,年轻乳腺癌患者胚系突变频率达24.0%,极年轻乳腺癌患者(≤25岁)突变频率更高达50.0%,均明显超过中国非选择性乳腺癌患者胚系突变频率(9.2%),也超过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乳腺癌患者的胚系突变频率(11.6%)。


针对年轻乳腺癌患者的POSH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年轻时(≤40岁)确诊患乳腺癌的患者,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患者与未携带基因突变的患者生存率相似;在TNBC患者中,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患者比未携带此基因突变的患者2年生存率高,但5年和10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朱丽教授:目前NCCN、ESMO、ASBS及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HCE)等指南对于BRCA基因检测人群的选择主要基于以下因素:确诊时乳腺癌患者年龄较低,有高风险家族史以及TNBC患者,但对于BRCA基因检测建议的具体细节仍存在较大差异(如年龄、患者乳腺癌原发灶数量及家族史的定义等)。2018“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推荐进行BRCA基因筛查的乳腺癌患者特征,就包括”≤40岁发病人群”(证据等级2B类)。


王涛教授:目前对于BRCA1/2基因分析解读还是在国外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构建我国大样本BRCA基因突变数据库并进行规范解读,相信可以指导与规范BRCA基因检测在我国的临床应用,特别在东亚为年轻乳腺癌高发人群,可以改善相应患者的治疗策略,提高高危人群的筛查和预防水平。


叶松青教授:2019年10月刚刚发表在JAMA Oncology上一项英、美、澳、中多中心报道结果显示,每年对所有被发现的乳腺癌患者进行BRCA、PALB2多基因检测,与目前根据家族史或临床标准进行基因检测相比,其成本/获益性价比极高,故有必要考虑改变目前政策,将基因检测扩展至所有乳腺癌女性。当然这仅适合英国和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目前在我国受多种客观条件因素所限还无法进行推广,但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保乳手术选择

叶松青教授:对于年轻乳腺癌患者,是否需要综合考虑生存和生活需求,来评估对于保乳手术的选择和相应禁忌症?针对BRCA突变患者进行预防性双侧乳房切除术的获益,也想看下大家看法?


朱丽教授:年轻乳腺癌患者的手术方式和年长患者没有太大的差别。《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版)》也关注了这个问题,由于年龄因素以及美学追求,年轻患者更倾向选择保乳手术,指南专家们认为,虽然年轻患者的肿瘤侵袭性更强,复发率要高一些,做保乳手术需慎重,但年轻并不是保乳的禁忌证,应该把年轻患者从保乳手术的禁忌症/局部复发高危因素中移除。


李俊杰教授:年轻乳腺癌患者能否选择保乳手术与年龄无关,而是更多取决于其肿瘤分期。但是不少年轻乳腺癌患者,诊断时往往就已经分期较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如果能实现早期诊断,给予保乳手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有时候“less is more”,保乳手术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来说可能比切除术是更好选择。


是否对BRCA突变患者进行预防性的双侧乳房切除术是个体化的选择,需要考虑不同人群如是健康非癌人群、还是散发性乳腺癌或是家族性乳腺癌患者。患者是BRCA1突变还是BRCA2突变,家族史如何,疾病分期如何,发病年龄如何,都是需要考虑的,而不能一概而论。针对危险度较高人群,采用预防性双侧乳房切除术加乳房重建术,可在满足生存获益同时,兼顾患者美观及生存质量的需求。但考虑到我国患者群体BRCA基因突变数据不够完善、接受程度有限以及存在手术相关并发症,总体原则为慎重。


年轻乳癌患者的生育需求和选择


李俊杰教授:考虑到术后辅助化疗对于年轻乳腺癌患者卵巢功能有不可逆的损伤,而且HR阳性患者的内分泌辅助治疗至少接受5年,甚至长达10年,对于那些有生育需 求的年轻乳腺癌患者,如何考虑和平衡生存与生育的问题?


王涛教授:我建议对于这部分年轻人群,在进行肿瘤治疗的同时,也去相应妇科和生殖中心进行生育咨询。在充分了解他们的生育意愿和需求后,在给予保护生育功能的措施。在治疗前,临床医生应邀请妇科、生殖医生参与MDT讨论,与患者讨论保存生育功能的各种方法,选择最合适个体患者的方案。


朱丽教授:既往研究证明,在辅助化疗期间,联合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能降低化疗带来的卵巢早衰发生率,增加妊娠的可能。关于GnRHa用于绝经前乳腺癌化疗期间的卵巢保护,过去NCCN指南仅列出在HR阴性患者中的证据,而2019 V2版NCCN指南推荐GnRHa可用于所有患者(无论HR状态)的卵巢功能保护,预防化疗导致的闭经。


叶松青教授:面对有生育需求的年轻患者,在化疗期间可以使用GnRHa进行卵巢功能保护,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应该告知患者同时考虑其他生育保护技术,例如化疗前冷冻卵子或胚胎等。相信通过多学科合作,能够最大可能帮助这些患者保留生育的可能。并且在化疗同时采用GnRHa行卵巢功能保护,可避免卵巢早衰导致的围绝经期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化疗选择

朱丽教授:考虑到化疗对于年轻乳腺癌患者的QOL影响,对于目前开展的多基因监测,是否能够帮助指导年轻乳腺癌这部分患者的化疗选择?


王涛教授:TAILORx研究中30%为绝经前患者,4%<40岁,对于低危人群单纯内分泌治疗5年OS 达到98%,5年DRFI达到99.3%;MINDACT研究中有6.2%的人群<40岁, 研究显示临床高风险,MammaPrint低风险患者,不化疗亦可获得极高的生存率(94.4%)。但是由于目前研究中纳入年轻患者例数有限,对于年轻乳腺癌患者采用多基因检测免除化疗,尚难以得出明确结论,需要慎重考虑。


叶松青教授:考虑到年轻乳腺癌患者往往其预后较差,能否通过新辅助治疗使得阵线前移,让这部分患者更多获益?并且有报道显示,TNBC型和HR+/HER2-型中的年轻乳腺癌患者可获得更高pCR率。


王涛教授:总体而言,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全身治疗方法与原则与非年轻乳腺癌基本一致。我同意根据分子分型和临床病例特征,对符合适应症的年轻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治疗。《2019 CSCO乳腺癌指南》中针对HER2阴性术前化疗策略选择同时包含蒽环类和紫杉类的治疗方案,如TAC方案(1A);对于HER2阳性还是I级推荐含曲妥珠单抗和紫杉类的方案;年轻三阴性,尤其BRCA基因突变患者可选择含铂方案(如TP)(2A)。年轻乳腺癌可以积极进行BRCA基因检测及HRD基因检测,指导铂类药物或PARP抑制剂使用。使化疗更加精准。而对于新辅助后未pCR的患者,CREATE-X和KATHERINE研究均提示辅助强化治疗可带来更好生存获益。

 

化疗联合或序贯内分泌治疗

朱丽教授:2019年ASCO大会海报报道,来自中山一附院的林颖教授团队针对乳腺癌辅助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同时还是序贯,基于Bayesian网络Meta分析结果给大家带来新的视点。结果显示,对于ER阳性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选择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不管是序贯还是同步,表现出同等的疗效。然而,对于绝经前患者的DFS和OS获益,同步要优于序贯,但化疗联合他莫昔芬在任何人群中均建议序贯。针对这项研究,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


叶松青教授:很高兴看到林颖教授团队通过Bayesian 网络Meta分析给大家带来临床治疗选择问题的新视角。对于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是序贯还是同步一直是临床专家争论的焦点。


在TEXT研究中,计划接受化疗的患者接受OFS同步化疗的治疗方案。在SOFT研究入组的患者如接受化疗,则在末次化疗后8个月内确认绝经前状态后再接受OFS。相关8年OS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化疗同时给予OFS内分泌治疗(TEXT研究)相较于化疗后序贯OFS内分泌治疗(SOFT研究)OS获益更好。


PROMISE研究入组的绝经前患者接受化疗同步GnRHa治疗对比化疗,其中80%的患者为激素受体阳性。生存结果显示,两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0.5%和83.7%,无明显差异。


李俊杰教授:2018年《中国专家卵巢功能抑制中国专家共识》认为“GnRHa同步化疗不影响患者的生存获益”。2019版《中国抗癌协会(CBCS)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中对于内分泌治疗与其他辅助治疗的次序也提到,”辅助他莫昔芬治疗与化疗同时应用可能会降低疗效,一般在化疗之后使用,但可以和放疗及曲妥珠单抗治疗同时应用。没有证据显示LHRHa与化疗药物合用会降低疗效“所以,可以基于患者个体情况决定内分泌与化疗辅助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大化治疗获益。


总结

考虑到中国乳腺癌发病年龄早于西方国家,人口基数又大,所以年轻乳腺癌患者更值得我们关注。目前国内乳腺癌保乳手术比例较低,中国年轻乳腺癌患者BRCA检测数据较少,对于患者生育需求关注不足,以及辅助治疗方案制定策略等尚存争议。基于这些真实世界情况,四位专家强调,年轻乳腺癌患者往往会面对更多的社会、家庭等问题,她们更需要“精准、精心的治疗和关怀。


专家简介

李俊杰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委

中华医学会乳腺肿瘤学组青委

中华乳腺病杂志中青年编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及秘书长

JCO中文版青年专家

美国麻省总院癌症中心临床专科进修学习,专注于乳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参与并设计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发表SCI论文十余篇,并参与十余本乳腺肿瘤相关书籍的编辑。现担任乳腺外科教学秘书。

 

王涛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乳腺肿瘤科副主任

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CSCO神经系统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乳腺疾病分会学术秘书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 常委

北京乳腺病防治协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CSCO乳腺疾病专家委员会委员

朱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外科二病区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香港大学外科学硕士

上海交通大学外科学博士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委副主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乳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乳腺疾病研究中心委员

叶松青

福建省立医院肿瘤外科主任医师

福建省立医院肿瘤外科行政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肿瘤防治协会联盟福建省乳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福建省海峡肿瘤防治科技交流协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