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St.Gallen]张瑾教授: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及耐药分析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7/3/17 17:53:12  浏览量:25233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17年春天伊始,第15届St.Gallen国际乳腺癌会议于当地时间年3月15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盛大召开。肿瘤瞭望前方报道团队将在未来的几天里给带来中外学者访谈、顶级专家圆桌讨论。

编者按
 
2017年春天伊始,第15届St.Gallen国际乳腺癌会议于当地时间年3月15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盛大召开。肿瘤瞭望前方报道团队将在未来的几天里给带来中外学者访谈、顶级专家圆桌讨论。
 
在大会进行中,我们还邀请了国内的乳腺癌专家对热点话题进行了回顾和展望,本次邀请到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瑾教授,就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和耐药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内分泌治疗的地位
 
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激素受体阳性,低复发风险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与化疗相比疗效相当。而在用药选择上,多项研究越来越清楚地表明,芳香化酶抑制剂(AI)比他莫昔芬更具优越性,且患者更容易耐受。当然,临床应用中也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激素受体表达、个体情况及合并症等因素。
 
中国乳腺癌患者较多发病于绝经前,目前来看,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绝经后患者。绝经前患者是否和绝经后患者有一样临床疗效,仍有待进一步探索。但可以预见,随着在辅助治疗中的继续应用,AI新辅助治疗的优点可能会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疗效和治疗时间
 
现阶段,采用常规早期活检指导治疗选择证据仍显不足。而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临床效果差的患者,治疗并非一成不变,仍可改为立即手术或化疗。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反应良好的患者,是否术后可以完全免除化疗,目前没有充分的证据。
 
在治疗时程方面,建议至少应用六个月(除非早期出现疗效平台期),部分病例甚至可以更长。更长的治疗时间似乎能达到更高临床反应率,提高保乳率。但最佳持续时间还是应该建立在对肿瘤的反应和患者的临床状态细致而连续地评估之上。
 
内分泌治疗耐药初探
 
从不同研究所提供的证据来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原发或继发)的分子机制涉及许多方面,包括:ER表达缺失或ER相关转录因子及协同活化因子的过表达;代偿通路RTKs及其下游生长信号通路的激活;细胞周期和凋亡调控分子的改变;上述通路及靶点的转录或翻译调控等。
 
包括抗HER2、mTOR抑制剂、CDK4/6抑制剂等在内的靶向药物广泛应用于乳腺癌治疗。合理的内分泌治疗联合靶向治疗,可能通过克服信号交联或代偿途径,进一步提高内分泌治疗的疗效或克服内分泌治疗的耐药性。
 
另外,根据疗效预测标志物来选择合适的亚组人群接受联合治疗,进一步提高临床获益率,或使内分泌耐药得到改善。
 
目前对乳腺癌分子生物学特征和耐药机制的研究仍然不足,这也提示我们,对内分泌治疗抵抗的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或许对找到新的潜在治疗靶点有帮助。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在最合适人群,最佳药物选择或搭配,最佳治疗时间,联合靶向药物以及可靠疗效预测因子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待更多的证据来解答。而在临床实践中,则需要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专家简介
 
张瑾教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担任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助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三科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乳腺癌学组常务委员,卫生部乳腺癌诊治规范与临床路径专家组成员。承担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多项。牵头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多项。美国癌症研究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和美国血液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常务会员(Active member)。

版面编辑:赵丽丽  责任编辑:马翔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2017St.Gallen张瑾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